close
美國動物園現在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熊貓
●Brenda Goodman/莊懿婷節譯
亞特蘭大動物園的熊貓倫倫和洋洋,由一名管理員、三名照護員隨侍在側。牠們分居兩房,每天各要吃掉四十公斤全素套餐。有四百人志願種竹子,動物園每周有六天要派六名員工,到這些人家的後院收割。如此大費周章,只因為倫倫和洋洋不愛吃動物園自家種的竹子。熊貓的照護開支比次貴的大象多出五倍。但動物園最大的痛處,是每年要支付大陸新台幣六千四百萬元。
美國四座動物園各有一對熊貓,每對年租金高達新台幣三千兩百萬元,若生下寶寶,再追加一千九百二十萬美元(約新台幣六億兩千萬元)。此外,每年還要支付三千兩百萬新台幣左右的「熊貓研究和保育」基金。光靠這些合約,中國每年就從美國掃進二點五六億新台幣。租約一簽就是十年,當時動物園根本不知道熊貓會帶來嚴重的財務衝擊。
熊貓確實是動物園的當紅炸子雞。二○○五年出生的小熊貓「泰山」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展示前,一萬三千張門票在兩小時內搶購一空,稍晚拍賣網站上更出現新台幣六千四百元的黃牛票,魅力無人能及。但也只有熊貓初抵動物園的頭幾年還能收支平衡,熱潮退燒後,動物園就賠慘了。動物園希望與中國協商調降租金,否則只好退租。中國雖表示一切好商量,但也不忘暗示在合約修改前,動物園仍須履約,協商之路仍是長路漫漫。現在動物園最不想看到的,正是這些鎮園之寶。
更多精彩好文章都在講義雜誌五月號......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