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八股取士
 
            為了杜絕儒生學者的反抗,太祖一方面以「文字獄」殺雞儆猴,一方面則以「八股取士」來限制青年學子的思考能力,培養溫良恭順的行政人才。
 
            自隋煬帝開科取士以來,歷朝已將科舉視為拔擢人才之最佳途徑,而士子們亦將科舉視為躍登龍門的終南捷徑。太祖規定以四書五經、以及太祖御筆的「大誥」、「大誥續編」、「大誥三編」、「大誥武臣」、「大明律令」等為考試範圍,其中四書五經以朱熹之註解為標準答案,並要求考生以一定之格式書寫試卷。於是多少寒窗苦讀的學子,終其畢生之精力,在太祖所設下的範疇內,專務背誦、不求甚解,遵守格式、不求開創。
 
            尤其至成祖時,更嚴加規定以八股行文,青年學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更被剝削殆盡了!
 
 

八股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八股)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八股文又稱四書文八比文時文時藝制藝制義。(注:「股」與「比」是對偶的意思),是中國皇朝考試制度中所規定的一種特殊文體1

開始,中國出現了開科取士的科舉制度,使中國社會低下層的知識分子有了成為上層官僚的途徑。在隋唐時,科舉考的是詩歌,直到明、清兩代才正式轉變為八股文。

目錄

[隱藏]

[編輯] 發展歷史

[編輯] 宋朝

北宋王安石變法,認為唐代以、帖經取士,浮華不切實用,於是併多科為進士一科,一律改試經義。

考試的文體並無規格,沒要求對仗排偶。當時有的考生主動運用排比筆法,寫成與八股文類似的文章。被某些歷史學家視為八股文發展的開端。

(注:經義即經書內經文的意義,考經義的過程是考試時讓考生選擇一經書,依本身對此經書的了解來寫文章。宋朝的考生可選擇《論語》、《孟子》及《》、《》、《》等經書。)

[編輯] 元朝

元代的科舉制度﹐基本沿襲宋代。用「經義」、「經疑」為題述文。但把出題範圍,限制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經書中。考試時的文章格式還沒有限定對仗排偶。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這才是最早的八股文雛形。

例如鄧之誠在《中華二千年史》卷四「制藝文」道: 「宋熙寧中,王安石始廢詩賦用經義,元祐後復罷,迨元仁宗延祐中,定科舉考試法。於是王克耘始選八比一法,名《書義矜式》,遂為八股濫觴。」

[編輯] 明朝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詔開科舉,對制度、文體都有了明確要求。士人參與科舉考試必須通過三場的考試2。不過寫法或偶或散,初無定規。成化年間(1464年1487年),經王鏊謝遷章懋等人提倡,八股文逐漸形成了以講究格律、步驟,並逐漸形成比較嚴格的程式。

[編輯] 清朝

沿用明朝的八股文,做出一些小改變。1902年,即光緒二十八年,清朝政府宣佈停止科舉考試使用八股。1904年,清政府舉行了最後一次科舉,翌年起廢除。

[編輯] 明朝八股文

明代八股文的規定

[編輯] 題目

題目必須用四書五經中的原文。題目又分大題﹑小題兩類。

  • 鄉試會試多用大題﹐題意比較完整。又分連章題﹑全章題﹑數節題﹑一節題﹑數句題﹑單句題等等。
  • 童試多用小題。其題意多不完整,這是為了避免重題,因童試場次多﹐且只考《四書》義﹐不考《五經》義。經歷幾百年後﹐四書中完整的句子不夠用。考官便想方設法出題,例如:割裂原意﹐將上下兩章﹑兩節互不相關的文句合為一題﹐或各取半句湊成一題﹐叫做截搭題或冒上題﹑承下題﹑上全下偏題﹑上偏下全題等。

[編輯] 內容

內容須以程朱學派的註釋為準。歷代解經之作很多﹐科舉考試只用程朱一派。《周易》依程傳朱學本義﹐《尚書》依朱熹學生蔡沈傳﹐《詩經》依朱熹《詩集傳》﹐《春秋》依胡安國傳﹐而以《左傳》為本事﹐《禮記》依陳澔集傳﹐《四書》依朱熹集註。考生行文命意﹐必須就題闡釋﹐依註作解﹐不得擅自生發﹐獨出新論﹐毫無獨立思考的餘地。八股文還要求代聖人立言。如題目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及其門人的話﹐則必須模擬語意﹐即使是陽虎﹑荷蓧丈人﹑齊人妻妾等各類人物﹐也要設身處地﹐肖其口吻。只有記事題和連章題不用模擬口氣。

[編輯] 文章格式

八股文中的「八股」為:

名稱 另名 行文格式 內容要求
破題 二句散行文字。 將題目字面意義破釋。
承題 四、五句散行文字。 將破題中緊要之意,承接而下,引申而言,使之曉暢。要求明快關連,不可脫節。
起講 小講、原起 散行文字 渾寫題意﹐籠罩全局。
起股 起比﹑題比﹑提股﹑前股 四五句或八九句雙行文字,兩扇句式必須相同﹐要求相對成文﹐形成排偶。 開始發議論
中股 中比 句式雙行﹐句數多少無定製。要求相對成文﹐形成排偶。 內容是全篇的重心所在﹐必須盡情發揮﹐進一步搜剔題中正反神理奧妙﹐要求鎖上關下﹐輕鬆靈活﹐宜虛不宜實。
後股 後比 句式雙行﹐多少無定製。需相對成文﹐形成排偶。 作用是暢發中比所未盡﹐或推開﹐或墊襯﹐要求莊重踏實﹐振起全篇精神。
束股 束比 雙行﹐每扇二﹑三句或四﹑五句。需相對成文﹐形成排偶。 用來回應﹑提醒全篇而加以收束。
大結 散行﹐不一定用對偶。 全文結束語﹐不用聖賢口氣,可以發揮己意。

八股文起承轉合有一定的規矩。最初三股和末一股可採取散文形式,中間四股需用排偶的句子。

[編輯] 字數

八股文的字數有限定。明初制度﹕鄉試﹑會試﹐用《五經》義一道﹐500字。《四書》義一道﹐300字。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宜蘭青年 的頭像
    宜蘭青年

    宜蘭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

    宜蘭青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