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應該從我居住的惠好村開始說起…,惠好村與鄰近的深溝村,近來似乎成為宜蘭縣內豪華別墅密度最高的兩個村落。或許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方便在此置產的外縣市人口坐擁方便的交通條件,因它距離羅東鎮與宜蘭市區,只需短短10-15 分鐘的車程。從這兩個村落的環境,或許我們也可以一窺現今宜蘭縣內許多農村別墅化的趨勢。此情此景,對於發展觀光與綠色產業下的宜蘭,能否帶來正向影響,是筆者關注的焦點。 隨著農村再生條例如火如荼的將在立法院闖關,農舍改建也將從原有的2.5 分地(750坪)修正為1 分地(300坪),即可修建為農舍建築。此法一修,無疑是大大增加了外地人前來宜蘭置產的誘因,並且為宜蘭農地帶來相當大的炒作空間。筆者並不反商,也不反對外來人口移居宜蘭,但當我觀看他們的生活模式,似乎又與縣內居民的生活習慣大相逕庭。 我們常聽見外縣市人口因討厭公寓式的生活方式,因而選擇搬進好山好水的宜蘭居住。當他們來到宜蘭後,多數的外來人口又以相同的生活模式生活居住在這美麗的環境上,並且蓋起一幢幢漂亮精緻的「農舍」。然而,宜蘭的美麗,建立在優美的地景環境與好山好水之間,而非名師設計所交織而成的摩登建築。 從這樣新興的社會問題,衍生我對於縣內農業發展的幾點看法與思考。首先,從呂國華縣長任內,大刀闊斧的修正宜蘭境內的建蔽率與容積率條例,增加了建商不少操作的空間。據筆者向從事建築的友人側面了解,建蔽率與容積率的增加,滿足的只是建商,而非個體戶。因此,宜蘭縣如何因應農村再生條例修正的衝擊,與建蔽率、容積率的問題,將使得宜蘭地景地貌快速的轉變。其二,現行農村建築與發展的模式,恐怕將為宜蘭農業帶來巨大的影響。大量的農村別墅與休閒民宿的興起,卻沒有一套完整的污水處理模式,來處理家用廢水的淨化設備,導致大量家庭廢水排入灌溉溝渠措施,對於縣內農業發展是一個相當大的隱憂。第三,雪隧開通後,大量的建設興起,破壞了許多地下水脈,已有部分農民感受地下水源的短缺與不足,影響農業生產。 藉由上述三點問題,筆者嘗試提出三種觀點,思考島內移民進駐下的農村景象的思考。第一,宜蘭縣內許多老舊建築與都市建築空屋比率相當的高,如何妥善的規劃與利用,減緩農村別墅的增建,或許是一個思考的方向。第二,島內移民的趨勢難以抵擋,如何規劃更完善的農地建設方案,有效控管農業生產與農舍建築的法規,是現今政府需要努力的。第三,縣內發展農業條件的外部條件優於花東,藉由縣內整合性的農業品牌的發展(如:花蓮縣內的無毒農業),並藉助島內移民,推廣至台灣各地,或許為一個可行的方案。 最近的媒體報導指出,宜蘭人以身為宜蘭縣民感到光榮,也希望宜蘭在發展觀光與綠色產業的同時,能夠把持住宜蘭先聖先賢的堅持,為觀光與環境的把關上有所堅持,再創宜蘭人的光榮年代。 |
- Jun 17 Thu 2010 00:39
島內移民下-宜蘭農業議題的思考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