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實驗找答案 曾俊傑滿身蚊吻
朝陽科技大學發現將檸檬香茅(右一)、檸檬薄荷(左一)、防蚊草(右二)、鼠尾草(左二)4種香草種在一起時所產生的氣味,有殺死小黑蚊的功效。(記者蘇金鳳翻攝
學生為了研究小黑蚊生態,自己當實驗品裸露身體讓小黑蚊叮咬,計算數據。 (圖為小黑蚊獎學金提供)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小黑蚊獎學金」成立5年吸引不少國內大專院校投入小黑蚊生態、防治研究,現有許多碩博士論文探討環境條件對小黑蚊的影響,雖然目前仍未找出有效的防治方法,但學術團體有信心一定能找到滅蚊之道。

獲選93年小黑蚊獎學金首獎論文,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碩士曾俊傑研究山坡地環境與小黑蚊棲息地的關係,為了獲得小黑蚊數據,他把自己當作實驗品,裸露身體到南投一間小學裡分別在水溝青苔旁、樹下落葉處和樹蔭下,計算小黑蚊叮咬的次數。

曾俊傑長達兩個星期,分成早上、中午、下午站在小黑蚊群中,為了不重複計算叮咬次數,蚊子一邊叮他一邊抓進袋子計算,半小時他被30隻小黑蚊叮咬,他還得紀錄身體哪部位被叮咬得最嚴重,全身幾乎被叮成紅豆冰。

曾俊傑發現小黑蚊在下午2至4點是活動高峰期,水溝旁有青苔最多,小黑蚊飛行高度約一公尺,叮咬人體也多集中在下肢。

連續獲得94、95年首獎的中興大學昆蟲系博士班研究生劉文勇,分別研究何種環境最適合小黑蚊生存和各種波長的光線最容易誘集小黑蚊,現在更發展設計出小黑蚊捕蚊器,目前20分鐘內可誘捕100多隻小黑蚊。

對於一般人冷眼旁觀的小黑蚊問題,卻能如此用心,許多學子在獎學金的鼓勵下,累積不少研究數據,劉文勇長期研究小黑蚊,足跡踏遍小黑蚊出沒地點,抓小黑蚊作實驗,進一步發現竹林生態似乎和小黑蚊有密切關係。

歷屆獲獎學生表示,長期累積研究小黑蚊習性和生態研究,發現特定溫度、光線等環境條件影響小黑蚊數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宜蘭青年 的頭像
    宜蘭青年

    宜蘭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

    宜蘭青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