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宜蘭_工商 & 財政 (146)
- Dec 11 Tue 2012 00:58
大影城vs.小戲院 宜蘭民各有所好
- Dec 02 Sun 2012 21:45
新版統籌分配款 冬山明年少千萬
新版統籌分配款 冬山明年少千萬
鄉長拒接受 縣府將溝通
2012-12-1
- Oct 24 Wed 2012 15:08
宜蘭「幸福微創」 幫他們圓老闆夢
- Sep 12 Wed 2012 00:38
景氣欠佳 宜蘭聯勸募款冰河期
景氣欠佳 宜蘭聯勸募款冰河期
為弱勢社福團體籌募經費,宜蘭聯勸基金會即日起到本月16日止,在宜蘭友愛百貨一樓廣場舉辦義賣會。因應中秋節即將到來,宜蘭縣境製作月餅及相關禮品的社福單位也在現場設攤展售,希望企業團體踴躍訂購。宜蘭聯勸基金會表示,經濟不景氣,募款陷入冰河期,籲請各界踴躍參與,為愛打氣。
協助宜蘭縣境公益社福團體籌募經費、充實設備,中秋節前夕,宜蘭聯合勸募基金會與宜蘭縣記者協會等單位,共同合作舉辦愛心義賣;宜蘭籍視障音樂人王俊傑也獻出個人首張全創作專輯的主題歌曲-「幸福佇佗找」代言,呼籲愛心民眾,手心向下,捐助需要幫助的人。
宜蘭聯勸基金會執行長陳凌鳳指出,今年募款目標六百萬元,受景氣欠佳影響,募款情形非常不好,希望民眾相挺這次的義賣活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透過物資和志工的力量行善。
- Sep 10 Mon 2012 00:50
林聰賢:盼旺旺為宜蘭添能量
中國時報【李忠一╱宜蘭報導】
半世紀前宜蘭食品成立,雖然旺旺集團成長到在香港掛牌上市,但在宜蘭扎根多年,在宜蘭食品成立時出生的宜蘭縣長林聰賢,對旺旺的公司文化了解頗深,表示旺旺提供在地工作機會,還協助今年童玩節設置恐龍基地;旺旺已經旺到大陸,「希望能旺回台灣,旺回宜蘭!」
- Aug 09 Thu 2012 23:33
開徵觀光稅?/林聰賢:要串連花東縣長反對
- Aug 09 Thu 2012 23:33
開徵觀光稅?/林聰賢:要串連花東縣長反對
- Aug 09 Thu 2012 23:20
徵觀光稅 林聰賢:懲罰性條款
中國時報 2012.08.09
徵觀光稅 林聰賢:懲罰性條款
【C02版+賴秉均/宜蘭報導】
財政部長張盛和七日表示,考慮請宜蘭、花蓮、台東三縣課徵「觀光稅」,稅收能讓地方蒙受其利,消息傳出後,宜蘭縣長林聰賢昨炮轟中央,認為政府應想清楚再提出主張,否則影響觀光產業甚鉅,呼籲中央不要做出「懲罰性的增稅條款」。
財政部長張盛和前天參加北區國稅局花蓮分局的「財政健全小組─財政改革議題」東區座談會,拋出宜花東三縣應向觀光客、旅遊業者收取「觀光稅」費用,好回饋地方的議題,但此番言論一出,立刻引起地方軒然大波。
- Jul 17 Tue 2012 21:14
在地薪情差 林聰賢:看好未來
在地薪情差 林聰賢:看好未來 2012-07-17 01:00 中國時報 【賴秉均/宜蘭報導】 「宜蘭工作機會少,薪水普遍低落,迫使宜蘭子弟得另謀出路,到外縣市工作…」一段簡短的描述,卻讓許多在地青年心有戚戚焉,宜蘭縣長期薪資結構偏低,人才外流,即使軟體科學園區成立在即,多數縣民普遍不看好,林聰賢說,「會透過獎助機制慢慢拉升(薪資)。」 林聰賢說,就企業管理、經營角度而言,「活化資產」和「招商引資」是就任縣長二年半來,最積極投入的工作。 林聰賢認為,談解決失業計畫不能「打高空」,失業率和整體產業結構息息相關,縣府規畫設置軟體科學園區、員山溫泉會館BOT案、礁溪OT案、甚至數家大型飯店業者即將進駐宜蘭,都會帶來工作機會。 林聰賢強調,宜蘭條件好,距離雙北市不遠,縣府利用現有架構雛形,創業、就業將能「一把罩」。 對於薪資低迷問題,林聰賢坦言,「確實是很重要的課題」,短期縣府會提供雇用在地人、且起薪比照北部的企業優惠獎助,但長期而言,產業基礎、人才培育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過去縣府執行許多公共基礎政策,雖然現有數據看來是負債狀況,但林聰賢樂觀其成表示,「(宜蘭縣)總體資產是正數。」
- Jun 27 Wed 2012 21:52
頭城漏徵公設地 要砸2億頭大
- Jun 03 Sun 2012 00:17
創業送金牌 開價100萬想買回
- May 29 Tue 2012 21:47
舉債全國第2 縣府欠債409億 議員關切
2012-5-29 | 字型:![]() ![]() ![]() ![]() ![]() |
舉債全國第2 縣府欠債409億 議員關切 …詳全文
〔記者李信宏/苗栗報導〕縣府目前已累積欠債四○九億元,舉債逼近六十四%,高居全國第二,超過中央規定的四十五%上限,中央已要求苗栗縣儘速改善;民進黨籍苗栗縣議員詹運喜昨天在縣政總質詢關切財政惡化,要求縣府開源節流、撙節支出,以免債留子孫。 詹運喜指出,苗栗縣最近幾年愈借愈多,超過一年的長期債務約二百六十四億元,短期債務也有一百四十五億元,舉債高達六十三%點多,在全國僅次於宜蘭縣的六十六%;他並說,縣長劉政鴻在六年前剛上任時,縣府當時負債約二百三十八億元,這六年來又擴大舉債一百七十一億元,目前累積債務高達四○九億元。 劉政鴻回應說,交通是建設之母,苗栗縣不能墨守成規,要先有完善的交通網絡才能帶動全縣各地均衡發展,借款主要都是投資交通建設,例如鉅額的徵地費及一到二成的工程配合款,因為中央規定,縣市政府要先有自主財源,中央才願意提供補助款,苗栗縣為了向中央爭取更多交通建設,所以才先借錢,做為向中央爭錢的籌碼。 劉政鴻並說,苗栗縣目前的財源狀況確實不佳,但苦日子即將過去,因為高鐵苗栗車站特定區及竹南科學園區即將在九月辦理土地開發出售及招商作業等,預估屆時約有一百七十億元進帳,苗栗縣的財政狀況到時候「會變好一點」。 |
- Apr 12 Thu 2012 01:13
把湖還大家!龍潭湖、大湖不續租
把湖還大家!龍潭湖、大湖不續租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宜蘭報導】 2012.04.09 04:15 am
- Feb 28 Tue 2012 16:01
蘇澳綠色港口 爭取產業群聚
- Nov 25 Fri 2011 18:13
宜縣府債台高築 縣民每人扛6.3萬
宜縣府債台高築 縣民每人扛6.3萬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2011-11-23
宜蘭縣政府累積債務約二百九十億元,全縣四十六萬縣民平均每人負債約六.三萬元。縣議員陳金麟要求縣府開源節流,預算要核實編列,以免債留子孫。縣府財政處長黃崇哲說,這是歷史共業,縣府已經提出償債計畫,而且不再舉借新債,會以負責任態度面對問題。
縣長林聰賢昨偕同財政處長黃崇哲、主計處長宋安濫等人,昨向議會報告一百零一年度總預算編制情形,明年歲總預算為一百八十六億餘元,其中,財產收入十五億二千餘萬元,較今年度增加十四億九千餘萬元。
- Nov 23 Wed 2011 18:19
宜縣負債290億 議員籲節流
![]() |
||
|
||
宜蘭縣長林聰賢昨天到議會報告明年總預算編製情形,縣議員陳金麟等人質疑縣府虛列烏石港標售的財產收入,也抨擊宜蘭縣負債高達290億元,縣民坪均每人負債6.3萬元,要求縣府開源節流。 |
- Nov 23 Wed 2011 18:19
工程金質獎特優 宜縣府連莊
![]() |
||
|
||
總經費23.8億元的「宜蘭縣政中心眷村新建統包工程」,昨天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金質獎的最佳品質特優獎,是繼去年蘭陽博物館之後再度連莊,縣府同時獲得「地方機關品質查核績優獎」入圍獎。 |
- Nov 18 Fri 2011 00:33
基建經費惹議 宜縣議會綠黨團 擬提案廢除
2011-11-17 | 字型:![]() ![]() ![]() ![]() ![]() |
基建經費惹議 宜縣議會綠黨團 擬提案廢除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監察院痛批議員基層建設經費淪為「私房錢」,宜蘭縣民進黨議會黨團總召劉添梧說,基建經費有「報假帳」等問題,黨團將凝聚共識提案廢除。國民黨議員楊政誠認為,基建經費可補施政不足之處,有一定功能,是否廢除由縣府決定。縣長林聰賢說,將與議會溝通,尊重議員意見。 監察院抨擊各縣市政府「議員基層建設配合款」,成討好選民、酬謝椿腳與牟取不法利益的財政資源,要求改善,並列預算考核。宜蘭縣議員基層建設經費行之有年,本屆議員每人有一千五百萬元額度,分五個年度編列,宜蘭縣三十名四議員,總金額高達五億一千萬元。 劉添梧﹕部分請款團體 提供假收據 縣議員劉添梧說:「議員基建經費應該刪除。」很多團體都找議員要補助款,團體愈來愈多,一年多出兩百多個,給多給少都不公平,還會將各議員拿來比較,給得少還會被嫌、被諷刺。 |
- Nov 18 Fri 2011 00:33
基建經費惹議 宜縣議會綠黨團 擬提案廢除
2011-11-17 | 字型:![]() ![]() ![]() ![]() ![]() |
基建經費惹議 宜縣議會綠黨團 擬提案廢除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監察院痛批議員基層建設經費淪為「私房錢」,宜蘭縣民進黨議會黨團總召劉添梧說,基建經費有「報假帳」等問題,黨團將凝聚共識提案廢除。國民黨議員楊政誠認為,基建經費可補施政不足之處,有一定功能,是否廢除由縣府決定。縣長林聰賢說,將與議會溝通,尊重議員意見。 監察院抨擊各縣市政府「議員基層建設配合款」,成討好選民、酬謝椿腳與牟取不法利益的財政資源,要求改善,並列預算考核。宜蘭縣議員基層建設經費行之有年,本屆議員每人有一千五百萬元額度,分五個年度編列,宜蘭縣三十名四議員,總金額高達五億一千萬元。 劉添梧﹕部分請款團體 提供假收據 縣議員劉添梧說:「議員基建經費應該刪除。」很多團體都找議員要補助款,團體愈來愈多,一年多出兩百多個,給多給少都不公平,還會將各議員拿來比較,給得少還會被嫌、被諷刺。 |
- Nov 16 Wed 2011 14:46
債務破表! 宜縣竹市逾45%法定上限
債務破表! 宜縣竹市逾45%法定上限
自由時報 – 2011年11月16日
也將破五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