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文化為核心 一炮而紅 宜蘭國際童玩節開辦於一九九六年,一炮而紅,受到廣大矚目,更成為地方舉辦國際藝術節的經典之作,各種討論與論述不斷,也造就了全台灣平均每四點五個人就有一個人參加過童玩節的盛況。因而,當二○○七年童玩節因「不堪財務虧損」而宣布落幕時,引發大家的譁然。 宜蘭國際童玩節的成功之處有三:一、它證明了以文化為核心價值,帶動旅遊、觀光周邊效益的藝術節模式是可行且潛力無限。二、它創造了一個結合文化藝術特色,寓教育、休閒、娛樂多元功能的「綜合性藝術節」,盡可能全面性地滿足遊客的不同需求。三、它是由地區性的活動發展成的國際性藝術節,透過建立在地特色的方式成功地將後山推上國際舞台。簡單地說,定位清晰,經營用心,又能善用自身資源,讓童玩節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這個活動的主辦單位雖然是一個民間組織,但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擁有公務系統穩定的公權力協助,又兼有民間基金會的行政彈性和效率,形成了靈活的統合組織,匯聚社區及民間社團力量,建立一套公部門舉辦大型活動的特殊模式。最重要的是,團隊用心經營活動,建立「品牌」,以「品質」為觀念,積極尋找適合的人才、資源與素材,為藝術節的成功打好穩固的基礎。 追求商業效益 迷失初衷 那麼童玩節又為什麼沒落呢?主要因素在於主辦單位對於整個活動的關鍵成功要素未能掌握,隨著活動一年一年舉辦,當初開辦童玩節的核心思考漸次萎縮凋零,取而代之的是強調它的附加價值與觀光效益。操作模式逐漸走偏,並在一味「追求商業效益」中迷失了初衷。 拋開選舉是非,細究童玩節的種種,許多的分析顯示,童玩節真正吸引民眾造訪的主因,是以「文化」素材來作為活動主軸的初始規劃構想。由於這樣的核心價值,使得這個活動能確立其願景,也因此發展出相關的執行策略以及周邊活動。當水上遊樂成為童玩節的主體,主辦單位拋棄了原來的文化藝術特色,改以創造財富為首要目的,自比擬為民間遊樂機構,過多的商業考量,邊緣化的文化思維,以及在組織面不顧「質」「量」地迅速擴編,形成外行凌駕內行等,都是致使童玩節魅力盡失的緣由。 一個活動的成功,除了定位明確外,主事者必須確實地「在乎」,在乎活動的品質、觀眾、理想,而不只是在乎來客數、營收與結餘。而這樣的認知及態度也應該適用於台灣的任何文化活動的經營。宜蘭縣如果想要恢復童玩節,必須先徹底了解童玩節是怎麼成功,怎麼失敗的,並且應該回歸到核心價值面向來進行規劃,才能避免重蹈當時停辦的覆轍。 (作者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
- Jan 11 Mon 2010 09:23
朱宗慶:恢復童玩節 就會比蘭雨節成功嗎
close
朱宗慶:恢復童玩節 就會比蘭雨節成功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