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迴響 -走味的夏日海邊
文 / 林懷新
一進園區就覺納悶
今(98)年7月下旬,我們一家大小帶著帶著興奮的心情,打算前往蘭雨節的外澳園區享受夏日、艷陽及戲浪的樂趣。手上拿著蘭雨節的廣告跟介紹,一到園區不禁有點納悶,這不是烏石港嗎?
急就章的拼裝設施
繼續往裡面開了一段路,才看見簡陋的停車場,以及指示前往「活力海洋園區」的標誌。孩子雖然雀躍地叫著,但舉目所見拼裝、急就章的設施,令我相當失望。原本週日應該是人潮洶湧的時刻,現在看來並非如此。 我們被工作人員引導至雜草叢生的停車場,而所謂「停車格」,則是以塑膠繩草草釘出來,一副臨時工地的觀感,縣府敢說這是優質活動嗎?
走過以漂流木任意搭蓋的「入口意象」,並沒有網站上所聲稱熱帶原始風味。一眼望向所有設施,沒有展館,沒有休憩區,僅有幾個簡陋設施,突兀的出現在眼前,風車造型的迎賓噴泉讓遊客競相走避,所有免費休憩區遮陽設施不足、也沒有可供乘坐的椅子,遊客擠在狹小陰影下,侷促地躲避陽光。
(圖說:以漂流木搭蓋,看不出有熱帶原始風味的入口意象 / 遊客競相走避的迎賓噴泉 )
「創意工坊」淪為商家賣場
勉強可稱之為「設施」的「活力之泉」,是比較像話的硬體設備,但可惜規模過小,可容納使用的人數不多。更誇張的是,周邊的「創意工坊」全然不是提供遊客DIY或者創意工藝的地方;反而全是外包的商家,不是賣防曬用品就是賣泳裝、冷飲。
海灘區表演舞台上,業餘的表演團隊,吸引著零零落落的觀眾,而舞台邊贊助廠商的旗幟,則毫不客氣、喧賓奪主的飄舞著。(圖說: 遊客擠在狹小陰影下,侷促地躲避陽光 / 業餘的表演團隊,吸引著零零落落的觀眾)
活力海洋區找不到活力
我們一家人沒有在縣府的活力海洋區逗留超過10分鐘,因為這個園區乏善可陳到了極點,家人直奔原本的海灘區,享受夏日時光,回頭看看縣府的園區門可羅雀,有種落寞的感覺。
這裡本來就是一個海水浴場,且業者還照常營業中,我們還得跟業者租用遮陽傘。遊客到這邊來,本來就是要來戲浪玩水,縣府便宜行事,把這裡硬規劃為一個園區,任意而粗糙地架設幾個簡單的「設施」,就想交代過去。且所有攤位一律外包,這樣的「園區」真是粗製濫造到了極點。(圖說:淪為商家賣場的創意工坊)
戲水遊客,變成蘭雨節的「入園人數」
最後要離開園區時,門口工作人員手上的計數器猛按了5下,這讓我有種不舒服的感覺!原本戲水的遊客竟變成蘭雨節的「入園人數」。縣政府辦的活動竟是這樣的品質?!
突然間,我好想念童玩節,豐盛、多元與歡樂的記憶,對照今天的親身體驗,讓我在蘭雨節經歷了一個走味的海邊假期。…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