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有句俚語說,「武荖坑大石鼓 阿兼城水查某」,意思是說武荖坑處處大石林立、潭深水清,阿兼城﹝東城村﹞因為飲用武荖坑的優質水,所以女孩們肉嫩皮白,美女特別多。
昔日宜蘭青少年戲水、露營的天堂
武荖坑是宜蘭青少年的戲水天堂,從大石上往溪中深潭一躍,每每成為夏日較勁膽量最刺激的活動。有一段時日,伴隨台灣的經濟成長,因上游的採礦,讓武荖坑的溪水變混濁了,魚蝦也不見了,幾經颱風大雨的沖刷,更讓溪床淤積。直至陳定南、游錫堃兩位縣長,歷經十幾年的整治,加諸用心的規劃建設,武荖坑才得以一嶄新面貌,重現縣民面前。
高中、大學時,呼朋引伴帶著營帳炊具,在藍天白雲下、清澈溪水中、如茵綠草上,盡情悠遊嬉戲,夕陽伴隨炊煙裊裊升起,夾雜不絕於耳的歡笑聲、吉他聲、歌唱聲,迴盪山谷,夜晚徜徉在滿天星斗下,傾聽蛙鼓蟲鳴、細細體會享受大自然的珍貴寶藏,到武荖坑露營成為最熱門的活動。
武荖坑是全台灣露營愛好者口中的聖地,是一處設施完善、政府用心規劃,具有國際級超五星級水準的露營區,當時只要很便宜的花費,就能夠享受這處結合野趣與教育的造物者恩賜之地。
興奮的重遊 失望的離開
帶著無限美好的記憶,今年7月20日當天,好奇的花了100元門票,外加50元停車費,隻身前往武荖坑參觀蘭雨節。園區內,溪水山景美麗依舊,然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人工泳池,裡面還有一些噴水的設施,也有一些戲水遊客,往內走是一個表演舞台,我抵達時正好沒有表演,而節目單上,看不出整個表演主題及內涵,再繼續往內走,看到一些蘭雨節造型娃娃的展示,旁邊還有一個簡陋的展示館,最裡面則有一個水霧的戲水設施,加上一個粗糙的滑水道。
而溪床被用石頭分隔成一個個區塊,大概是拿來當成漂漂河之用的吧,我猜!以上大概就是蘭雨節在武荖坑冒險園區看到的主要設施。(圖說:簡陋區隔的溪床戲水區)
回程時再去參觀一下,曾經數度在露營時碰到大雨,提供我們避雨的旅遊服務中心,上面寫著大大的台灣美食區,入內一看卻發現其景象與夜市攤販無所差別,在極端毫無興致下,帶著失望的心情離開。(圖說:曾經提供資訊、休憩及避雨功能的旅遊中心,而今有如夜市攤販 / 門可羅雀毫無特色的地方特色小吃攤)
武荖坑的珍貴在於她天然、原始的美貌
說真的,我不了解蘭雨節的意義及內涵,但對從小在武荖坑長大,親眼目睹她原始美貌被破壞無遺,到再造、重生過程的我而言,蘭雨節之於武荖坑,就好像一幅美麗圖畫上,畫上幾朵圓仔花一樣,不僅不適當,還將她的價值糟蹋破壞無遺!武荖坑的珍貴應在於她天然的好山好水的原始資源,以及政府的用心規劃,而非一些不倫不類的活動及設施。…詳全文>>(圖說:主題不明,人潮稀落的表演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