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直鐵開鑿大湧水 「技術可克服」
|
![]() |
||
|
||
興建北宜直線鐵路開鑿隧道,環評委員擔心發生隧道湧水後遺症。交通部前東部鐵路改建工程局規劃組長呂學麟指出,很多隧道工程都會遇上湧水、斷層,但現今的工程技術可以克服,「環評委員多慮了」。 北宜直線鐵路曾在民國95年遭環評委員封殺,所持理由之一,是擔心北宜直鐵在開鑿兩座貫穿雪山山脈的隧道時,會面臨雪隧開鑿時遇到大湧水的相同窘況。前環評委員詹順貴昨天得知交通部有意重新規劃興建北宜直線鐵路,也再次提到地方湧水問題。 爭取興建北宜直線鐵路十餘年的呂學麟說,雪隧工程遭遇瓶頸,湧水不是罪魁禍首,而是TBM鑽掘機的隧道工法出了問題。以台灣斷層、湧水及破碎帶多的特性,很多長隧道都會遭遇類似考驗,北迴鐵路觀音隧道有一百零四個斷層及破碎帶,難道就因遇到「環境敏感」地帶而不建嗎? 「北宜高速公路通車至今,除了塞車,那有什麼後遺症?」他說,開鑿雪隧的最大湧水量每分鐘8公噸,民國85年開鑿北迴鐵路永春隧道的湧水量每分鐘12公噸,藉助工程技術,都克服了。 「老水流失,新水挹注,多年來當地地下水位沒有下降,山上的樹也沒枯掉,那有後遺症?」呂學麟說。 北宜直線鐵路位於雪山山脈的水脈上緣,會有湧水問題,但絕對比當初開挖雪隧的水量少很多,「雪山隧道能,為何北宜直線鐵路不能?」「環評委員多慮了」。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