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3-22 自由時報
傾中助就業? 林濁水舉鴻海、旺旺反證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馬政府快速傾中,稱有助台灣就業。前立委林濁水昨直斥,台商已替中國製造兩千萬個就業機會,但對台灣就業和出口帶動都有限;像鴻海十七萬員工絕大多數在中國,在台不過數千,旺旺更是如此,台灣經濟縱使成長,但勞動薪資無法提升,失業仍繼續擴大。
林濁水在台灣智庫的思想坦克論壇座談中,對馬政府的中國政策批判指出,「不要在恐懼之中上談判桌」,這是談判的格言;馬團隊格言則是因為恐懼而談判。因恐懼外交被打壓、因恐懼經濟邊緣化而急與中國談;在恐懼掛帥下,馬已讓台灣的籌碼盡失了。
他說,馬政府在這樣的心態下出現四個盲點。在對內政爭時,過度誇張中國市場的因素;在兩岸協商,又自我膨脹台灣因素在中國政府眼中的重要性;再來就是對中國產業戰略漠不關心;及對自己產業狀況也不做深入瞭解。
林濁水指出,這幾個月,台灣出口衰退的最大原因正是對中國輸出,可是國民黨還不死心,仍將台灣經濟的重中之重壓寶在中國上。
他表示,在心存靠中國就好的心態之下,馬政府常未先評估便和中國達成協議,造成主權和商權兩失的傷害。像去年簽署的海運協議,兩岸只許雙方國輪往來,兩岸航線變成國內航線,政治戰略角力中,台灣大輸了一輪。
空運也是如此。林濁水說,中國為了抵制台灣優勢貨運能力,不開第五、六航權,飛機不能把中國的貨攬到桃園再轉運到東京、美國等地,也就是自己沒能力賺到的,也不許台灣賺。總之,把兩岸納為一中國內線,邊緣化台灣,破壞台灣戰略的作法,充分顯露在兩岸簽署的海空運協議上。
簽ECFA 林向愷:台灣將比港澳還不如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馬政府力推兩岸簽署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昨痛批,馬政府一心急著簽署,結果將讓台灣地位,「比港澳還不如」,將讓台灣成為中國的經濟附庸。
對馬政府至今不敢公布ECFA的具體內容,林向愷說,這種荒謬就好比購買預售屋,建設公司說得天花亂墜,但當顧客向建設公司要設計藍圖時,對方卻反過來要求顧客先付款,並稱等蓋好後,才會讓顧客瞭解設計藍圖。
林向愷昨在台灣智庫舉辦的「誰搶走我的工作?」思想坦克論壇上發表專論。智庫董事長陳博志也說,台灣失業問題嚴重,導因於過度依賴中國;馬英九卻把這失業原因,當成主要政策,還進一步恐嚇人民必須接受。
林向愷指出,台灣失業嚴重,是因台商到中國投資,使愈來愈多屬於台灣的工作機會,變成台商在中國創造的工作機會。陸勞雖無法來台,但台商投資中國愈多,台灣勞工的工作機會,被中國工作機會取代的就愈多。
林向愷也說,馬政府似乎忘了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的障礙在於中國,即便兩岸簽ECFA,台灣要以何種身分與東協會員國簽訂經貿協定?難道我們要以中國的一省,享受中國與東協會員國簽訂的經貿互惠協定嗎?馬急著與中國簽訂ECFA,會使台灣的地位比港澳還不如。
林向愷更表示,國共倡議的ECFA,都是要移除兩岸之間商品、人員、技術與資金跨國移動的障礙,讓兩岸經濟互動必須在「一個中國」的架構下進行,讓台灣必須透過中國才能與其他國家發展經貿關係。中國成為台灣唯一的希望,台灣將完全喪失生存與發展的自由選擇權,這就是把台灣推到實質統一的進程。
2009-3-22
BBC:中國經濟面臨生死大考驗
〔中央社〕中國大陸面臨國際經濟大海嘯後到底表現如何?各界眾說紛紜,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部實地走訪發現,中國經濟正面臨生死大考驗。
中國最近公布的數字顯示,二月份出口下降了廿五%。BBC經濟事務編輯羅伯特.佩斯頓日前走訪中國沿海地區,對經濟形勢進行觀察和思考。
實地走訪 南方全面衰退
他觀察,上海感覺上仍然很繁榮,但商品價格也能使最有錢的民眾皺眉頭。佩斯頓到南方廣東地區,形勢就完全不一樣。廣東的經濟相當於英國經濟的四分之一,由於國際貿易量暴跌,當地的工業受到嚴重打擊。
他訪問中國南方地區,幾英里走下去,路兩邊看到的都是被遺棄的工廠,這一點讓他感到非常震驚。當地失業工人告訴他,對前景感到非常悲觀。
報導說,中國南方正遭到雙重打擊。西方富有國家的消費熱潮已經結束,對於廣東製造的所有消費品需求大幅度減少。現在廣東也嚐到自己釀成的苦藥味道,一些公司把工廠遷到亞洲其他生產成本更低廉地區。
中國商業部長陳德銘在接受BBC採訪時承認,確實很擔心新出現的失業大軍,可能導致嚴重社會動盪。
佩斯頓親眼看到的情況是,中國南方已陷入全面的經濟衰退。但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卻相當樂觀,強調這是經濟放緩,不是經濟萎縮。
不過,他也指出,儘管面臨這些困難,中國還是比美國和英國佔有一些優勢。包括中國銀行體系不會倒閉,而且有能力向嚴重缺乏資金企業提供貸款。此外中國的政府財政很健康,可以加大對鐵路、橋樑及其他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不但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還可以增加供應商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