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2008.04.23 
教科書大鬥法
許育典、凌赫

     日前中國時報報導指出,教育部禁止國立編譯館部編本國中數學、自然科教科書參加北北基區的一綱一本的選書程序,報導中一個標題下的甚為巧妙「中央地方選書鬥法 學生成祭品」,雖說有點民間傳奇故事味道,但倒也確實反映這個國家教育官僚的法治觀念。原來不論對中央或地方的教育官僚來說,這「國民教育法」並不是教育行政的依歸,而不過是用來「鬥」的工具

     先從台北市教育局的做法說起。按國民教育法第八條之二既然明文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教科圖書,由『學校校務會議』訂定辦法公開選用之」,則教科書的選擇,自然應該由各校教師集體決定。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當然不是不知道這項規定,而且也不是不知道所謂「北北基一綱一本」的政策,與國民教育法第八條之二的規定有扞格之處,否則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也就不用忙著對外消毒,並且表示:定案版本只供學校參考,校方可決定是否採用;又表示:北北基的基測雖會依選出的版本命題,但各版本的差異不到五%,且可透過命題技巧處理,教育部無須擔心會回到過去學生死背一本的狀況。

     但這「北北基一綱一本」的政策,是否真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所言,只是個建議性的政策而已?恐怕就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了。按常理言,人們通常不會做沒有意義的事,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花了這麼多的人力、物力,還聯合其他縣市,要推動「北北基一綱一本」的政策,如果說對各校都不具有拘束力,而只是純粹為了「建議」,那既然有辦跟沒辦且都一樣,又何必浪費這樣的資源,且造成與中央的教育部對立呢?

     所以問題的關鍵,顯然還是在台北市教育局後一段的表述裡,也就是「北北基的基測會依選出的版本命題」。換句話說,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雖然只是「建議」用哪一本教科書,而用這建議的巧門迴避了國民教育法的拘束,但有考過試的人都知道,不看會考那本的人真的是傻瓜。也就是說,這項「建議」透過基測的聯考幽靈的加持後,卻出現了對各校實質的拘束力,而顯然可以神奇的達成「北北基一綱一本」的政策目標,而實際上違背了國民教育法的精神

     再來談教育部處理這件事的態度,也是令人感到弔詭。按說依照國民教育法的規定,教育部的立場本來是比較站的住腳,教科書本即應由各校教師自行決定,何況相關的釋憲程序也已經在進行。然而,想不到教育部卻還是誤入歧途,還是想要透過基測的聯考幽靈,在這場中央地方鬥法中扳回一城。

     教育部雖然表示:「北北基由教育局而非各校校務會議評選教科書,違反國教法,所以部編本數學、自然教科書不透過該選書管道行銷」;又表示:「書商還是會依招標內容,將樣書送到北北基每所國中行銷,只要學校不參加一綱一本,學校的選書權和學生的受教權就不受影響」。但是,從教育部的做法來看,顯然教育部並非不知道問題的關鍵,在於北北基自辦基測的命題上,所以教育部雖說不會影響各校選書的進行,但教育部既然不讓所謂「部編本」參與北北基的選書程序,而北北基自辦基測的命題就不可能以部編本為藍本,則試問又有那一家學校會選擇「部編本」呢?如果說教育部沒有預見到這一點的後果,且不會影響到學生權益,恐怕沒有多少人會相信。

     而教育部的作法更令人不解的是,教育部的消極抵制,除了讓「北北基一綱一本」少了一種版本可以選擇外,並無法動搖「北北基一綱一本」政策的一絲一毫。那麼教育部這麼做的目的,莫非真的只是為抵制而抵制,這點一般人民或許永遠無從得知,但在政權輪替前夕,教育部做此無益之舉,難免遭人物議。

     為達成市長選舉時的一綱一本教科書政見,北市教育局無視國民教育法的規定,做出了「違法行政」示範,但教育部卻也無法堅持依國民教育法的規來應對。由這場中央與地方的教科書大鬥法,再次暴露了政府教育官僚法治精神的缺乏,政治權力凌駕於教育法制之上。對此,我們建議還是讓一切回歸國民教育法規定,以維護教育多元開放的基本原則與立法精神。

     (許育典為成功法律學系教授兼代系主任,凌赫為律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宜蘭青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