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漁工銳減 岸置中心恐「飼蚊」
2013-7-25
南方澳中國漁工岸置中心能否活化,還是未知數。(記者楊宜敏攝)

最多曾達1200人 現僅50人

〔記者楊宜敏/蘇澳報導〕南方澳中國漁工岸置中心,早期最多曾安置一千二百多名漁工,現在只剩約五十人,人數愈來愈少,幾乎快變成蚊子館,地方要求儘快活化;縣府說,目前朝國際漁撈人員住宿及休閒中心規劃。

南方澳漁民早期偏愛雇用中國漁工,因為溝通較沒有問題,全盛時期曾逾二千人,但礙於兩岸特殊的關係,漁工返港上岸後只能待在岸置中心內,不能「趴趴走」。

岸置中心最大容量可達一千兩百人,但曾有一次颱風來襲,漁船返港避風,一共擠進一千八百多人;中心原本只有上、下鋪的床,結果連上鋪上頭放行李的地方也都睡了人。

工資變高 改聘外籍漁工

民國九十九年兩岸簽訂勞務協定,對岸工作機會增加,不一定要遠赴台灣工作,且南方澳對中國漁工身分執法嚴格,讓想要投機取巧者裹足不前;再者,勞務協定要求提高工資,導致台灣船東興趣缺缺,中國漁工人數一再銳減,改聘他國漁工。

岸置中心偌大空間閒置幾乎是養蚊子,地方認為,目前南方澳外籍漁工人數逾二千二百人,除部分跟著遠洋漁船長期在外作業,回到港內都是在船上住宿,生活條件不佳,應可考量讓外籍漁工入住,活用岸置中心空間。

蘇澳區漁會總幹事林月英說,南方澳漁工的結構明顯改變,目前外籍漁工佔大多數,若能讓他們集中住宿,可避免岸置中心成為蚊子館,不過,有管制的中國漁工與無管制的外籍漁工集中住宿,管理上也需要克服。

擬朝國際漁工住宿規劃

縣府勞工處長李守正證實,規劃的確朝著國際漁撈人員住宿與休閒中心進行,多元利用岸置中心,但相關經費與細節,還有待爭取與克服。

想活化 還要漁業署點頭

記者楊宜敏/特稿

南方澳中國漁工岸置中心隨著中國漁工人數銳減,即便八月會有一批五十名漁工進駐,但總人數仍只近百人,已是「準」蚊子館的狀況,活化是唯一方法,但縣府現階段提出國際漁撈人員住宿及休閒中心規劃,能否獲得漁業署支持,仍是未知數?

目前住在漁船上的外籍漁工,雖然生活條件不佳,但相對自由;若遷往岸置中心住宿,只要有適度的自由,漁工不至於反對,不過,雇用的船東、船長卻未必同意,外籍漁工住在船上,不僅不用多花錢,還可以幫他們看守船隻,一舉數得,住到岸置中心恐怕得多花一筆費用。

站在管理單位角度,外籍漁工進駐岸置中心不能鳩佔鵲巢,但政府目前對於中國漁工有諸多管制,外籍漁工的管制並沒有那麼嚴格,一旦集中住宿可能衍生許多管理問題,恐怕沒有想像中的簡單,相關的管理細節,都需有完善考量。

岸置中心當初是漁業署補助經費興建的,名目是安置中國漁工,地方想要多元活化利用,讓它不至淪為蚊子館的初衷,能否獲得漁業署支持,也是第一個要跨越克服的難關。

自由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宜蘭青年 的頭像
    宜蘭青年

    宜蘭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

    宜蘭青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