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食源見效》無尾港尖尾鴨 增逾10倍
Ads by Google
富蘭克林定期定額勝利方程式 www.franklin.com.tw
市場起伏不定如何佈局?讓定期定額 勝利方程式,助您投資逆轉勝!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港口城隍廟前方的食源計畫區內,可見到尖尾鴨。(圖由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志工鍾茂樹提供)
無尾港濕地保護區最近幾年尖尾鴨數目大增,數量增加逾10倍。(圖由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志工鍾茂樹提供)

〔記者楊宜敏/蘇澳報導〕無尾港濕地保護區最近幾年尖尾鴨數目大增,且棲地固定,與早年每年只出現一、二十隻,且分散在濕地內過冬大不相同,數量增加逾十倍,長期觀察且調查鳥口的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研判,應該是縣府過去幾年在濕地提供食源有關。

尖尾鴨俗稱「尖尾仔」,是普通的冬候鳥,屬於雁鴨科的大型雁鴨,雄鳥的胸口呈白色,白斑延伸到頸後,腰側淡黃色斑,尾黑色;雌鳥全身褐色,頭頸略帶棕褐色,尾略尖。

無尾港文教促進會鳥口調查志工鍾茂樹說,他長期觀察尖尾鴨在濕地的數目消長與族群變化,原本到濕地過冬的尖尾鴨,數量一年最多二十幾隻。

14年前展開 農田休耕種作物

宜蘭縣政府與無尾港文教促進會自一九九九年起,在濕地租用休耕農田約三分地,展開食源計畫,先在冬候鳥來臨前,撒碎玉米與稻穀,提供冬候鳥食源,直到二○○五、○六年間禽流感肆虐,才暫告停頓。

二○○九年,食源計畫重啟,並變更策略,縣府擴大租用濕地保護區內、港口城隍廟前約兩公頃農地,從一期休耕就開始種植稻米、茭白筍、水芋頭等作物,等七、八月時,將成熟作物翻耕到土裡,透過發酵產生微生物,孕育多樣性底棲生物,提供冬候鳥食源。

鍾茂樹說,食源計畫的第一年,尖尾鴨的數目就突然增加十倍,每年至少都有約二百隻尖尾鴨到濕地過冬,且都集中在食源計畫的休耕農田裡,過去幾年中,最高紀錄有四百隻,去年十二月初至今,也記錄到三百隻,其他冬候鳥族群倒不像尖尾鴨有如此大變化。

鍾茂樹說,目前研判應該跟食源計畫有關,但鳥口調查志工只能觀察出數量與族群的變化,相關性還有待中研院等專業的學術機構深入研究調查。縣府表示,今年仍會持續進行食源計畫,提供冬候鳥足夠的食源在濕地過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宜蘭青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