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楊英風作品 隱沒枝葉中
|
![]() |
||
|
||
縣政府庶務科長謝明光表示,「協力擎天」檜木群還是保持原貌,但枯木群有小鳥築巢,小鳥帶來的一些種子掉在檜木樹幹上,竟長出新的樹木,形成新的自然生態,他們都會定期修剪枝葉 ,近日會再把楊英風大師雕塑作品附近的枝葉剪掉,讓遊客可以清楚欣賞大師作品。 「協力擎天」檜木群豎立於民國85年10月間,共有34株檜木,最高22公尺,其中3支20公尺高的巨木,是85年10月16日宜蘭紀念日前夕,由噶瑪蘭平埔族、泰雅族、漢族等族群,在數千位縣民觀禮下,用槓桿原理豎起來的,十分壯觀。 這些巨木取自棲蘭山區,光是運輸過程就花了6天時間,縣府請名雕塑家楊英風設計,動用龐大人力,非常不容易。 隔年,楊英風又在枯木群中擺了不鏽鋼的「日月光華」和青銅雕塑的「龜蛇把海口」,這座在國內首次搭配巨木樹幹為主體作成的精神堡壘,傳為佳話。 但楊奉琛昨天到縣政府,看到楊英風作品被枝葉檔住,要求縣府好好整理和保養,才不辜負藝術家的創作和苦心。 【2009/07/28 聯合報】 |
民國85年豎立的「協力擎天」原貌。
圖/翻拍自文建會出版的楊英風傳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