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溪變調/棄耕…菜農怕失業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宜蘭縣報導】

 

蘭陽平原的「母河」蘭陽溪變了調!如今河床種滿高麗菜和西瓜,由海到山綿延逾八十公里,一望無際十分壯觀,每年創造五億元的綠金收益;然而與河爭地也帶來生態危機,生雞糞與農藥汙染水源,不斷墊高的河床也成了「公路殺手」。記者曾學仁/攝影

 

「環保和產業誰重要?我們也很尷尬!」宜蘭大同鄉副主席高萬年種植高冷蔬菜卅多年,見證整個產業發展,他說早年族人為了生計忍受蒼蠅,近年來菜價好景不常,轉業又沒第二專長,大家都很苦惱。

 

高萬年說,大同鄉南山、四季村民最早種香菇,在林班地種了一、二十年常被取締,加上大陸走私香菇猖獗而沒落,後來改種水果,但也種不好,直到一九七○年,農會體系上山輔導改種菜,終於找到適合山上的新興產業。

 

他們一開始就用生雞糞當肥料,早年環保意識不高,為了生計,明知生雞糞會招來蒼蠅,村民都忍了下來。剛開始村民只在村內保留地種菜,因為菜價太好了,大家慢慢往河川地擴大種植。

 

他說,河川地屬於第一河川局管轄,村民合法承租,也切結不得種高莖作物,不能施設土堤,菜農順著河水兩旁耕種,不影響水流方向,也不會把河水逼到角落去,但颱風洪水暴漲,只能眼睜睜看菜被沖走。

 

他在平台、河床都有種菜,面積約三甲。高萬年說,以前價錢好,一甲地淨利八、九十萬元,但有時也菜價崩盤,血本無歸;像去年收入約兩百萬元,扣掉肥料、農藥、工人薪水近七十萬元,小賺一點,和景氣好的時候差很多。

 

高萬年說,環保局曾告誡,在河川地種菜會造成水質優養化,「我們也不想和環保起衝突,但大家沒有第二專長,短期內不可能馬上轉業,現在處境很尷尬」。

 

「大家都在賭啊!」四季村長黃金海說,只要颱風沒把菜沖走,就賺到了,菜價好時一件上千元 (一簍卅公斤),不過現在種的人太多了,竹苗南投同海拔山地都在種,菜多價跌,一件不到百元,快沒「錢」景了。

 

【2011/04/25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宜蘭青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