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9-28
自由時報
生態工法改造水圳 魚群回來了
姊妹泉圳捨棄鋼筋混凝土,改以透水性佳的石頭代替。(記者陳界良攝)
姊妹泉圳的水質清澈,圳內的魚類清晰可見。(記者陳界良攝)

記者陳界良/專題報導

苗栗農田水利會在苗栗縣公館鄉以生態工法改造姊妹泉圳、私礐圳與穿龍圳等水圳,營造天然的溪流環境,不僅景觀優美、環境宜人,經過生態調查後也發現水生、兩棲與魚蝦類等生物均明顯增加,展現生態工法的成果。

護生態 提供棲息空間

灌溉水圳通常以鋼筋混凝土構築,具堅固、耐用等優點,但也因此嚴重破壞水圳自然生態。苗栗水利會近年在公館鄉內進行水圳生態工程,藉由砌石護岸、水路不封底,及營造急流、緩流與深潭等溪流環境,提供生物棲息空間。

綠美化 景致宜人討喜

苗栗水利會目前已完成姊妹泉圳、穿龍圳、私礐圳、五谷崗圳等多處生態工程,並在岸邊進行綠美化,原本遭佔用、種菜,環境髒亂的水圳煥然一新,成為景致宜人的休憩空間,姊妹泉圳的緩流中喜見成群的魚類優游。

觀生態 生物數量增加

苗栗水利會去年委請台大生態工程中心、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等進行姊妹泉圳生態調查,結果發現,魚蝦蟹螺貝類從12科16種增加到13科19種,鳥類從11科12種增加到15科19種,且各種生物出現的數量也明顯增加。

苗栗水利會長洪東嶽說,生態工程改造的重點包括護岸表面孔隙化、界面透水化、材質自然化等,除看得到的景觀、自然生態外,也能增加水流滲入地層,涵養地下水源,促進水資源循環與儲存,這些都是看不到的好處。

洪東嶽說,公館鄉擁有許多特色產業,地方也積極發展黃金小鎮休閒農業,採用生態工法改造的水圳,周圍環境宜人,正可與發展休閒農業相結合。除公館鄉外,水利會也將陸續拓展到頭屋鄉的後龍幹線圳等水圳。


想當初…改造遭抗爭 觀如今…扶老攜幼遊
民眾從原本排斥生態工程,現在則熱中體驗水圳生態。(記者陳界良攝)

記者陳界良/專題報導

苗栗農田水利會是全國最早推動水圳生態工法的水利會之一,民國88年剛開始進行綠美化時,計畫在後北幹支圳種植楊柳千棵,結果遭居民反對、抗爭,現今民眾看到生態工法展現的成果,紛紛要求進行水圳改造。

苗栗水利會工務組長李秉焜說,苗栗水利會早在民國88年即先推動水圳綠美化工程,斥資在公館鄉北幹支圳沿岸種植1000棵楊柳,希望提供民眾散步空間,但當時民眾觀念尚未改變,反對這項計畫,最後只種了50棵,相當可惜。

姊妹泉圳等經過生態工法改造後,呈現出來的成果改變了民眾的看法,苗栗水利會日前舉辦私礐圳生態體驗活動,吸引逾500名民眾扶老攜幼參加,見證老水圳的新風貌,也對水邊飛舞的蜻蜓、圳中優游的魚類驚喜不已。

現今已有多處鄉鎮民眾向苗栗水利會提出改造水圳的要求,包括姊妹圳進行二期工程、頭屋鄉獅潭村的後龍幹線圳生態工程等。苗栗水利會長洪東嶽說,若社區能認養水圳改造後的維護工作,將優先進行生態工程。

洪東嶽說,宜蘭水利會最早推動圳路綠美化,苗栗與台東水利會則是全台灣最早推動水圳生態工程,生態工程可減少使用鋼筋混凝土,對節能減碳也有幫助,但必須配合當地的景觀與人文地理環境,才能發揮最大的綜合效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宜蘭青年 的頭像
    宜蘭青年

    宜蘭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

    宜蘭青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