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雪隧觀點第21期    我談宜蘭事    

 不要讓蘭陽博物館淪為第二個童玩節!      文 / 林嵐生 

蘭博館開幕在即,為何要政策大轉彎?  

台灣第一個以生態博物館的概念而設立的博物館─蘭陽博物館,即將在年底開幕,多少宜蘭縣民引頸企盼。這座博物館無論是建築本身的恢宏氣勢、館藏文物的豐富意涵,都是宜蘭人的驕傲,更標示著本土文化的深耕。  

然而2009820日自由時報報導,宜蘭縣政府希望把蘭博館改以委外經營來減輕財政壓力,甚至提出把蘭博納入故宮體系的想法。固然,縣長呂國華「縣政大飆車」的風格,縣民早已見怪不怪。但令人納悶的是,何以一座規劃10餘年的博物館,會在開館前夕,主政者才驚覺「財政不足」,亟欲將多年心血匆忙委外經營?何以,一座宜蘭人眼中的驕傲,如今卻成為呂國華亟欲送人、賣掉的燙手山芋?  

無論是委外經營還是納入故宮博物院的體系,都等於是把自己好不容易生下的孩子送給人養,看在長年從事社區工作與文化人的眼裡,真是百感交集、情何以堪?  

蘭博納入故宮體系?牛頭硬湊馬嘴!  

蘭博館最初的設立目標,即是以生態博物館(Eco Museum)的概念建立,是以呈現地域自然特色及文化資源為主體的博物館。它的核心理念是把『整個宜蘭變成一個大博物館』,透過「蘭博家族」的建立,來連結宜蘭境內所有小型地方文化資源,而蘭博館即為其核心樞紐館。  

這樣一種「以核心館串聯地方文化資源」的概念,其實是一種全面性、由下而上的社造運動。藉由其推廣、教育、深耕、擴大社區參與,培養民眾對地方歷史與文化的認同。  

如今,呂國華提議把蘭博納入國立博物館系統,根本違背了蘭博館的規劃理念。更嚴重的是,一旦蘭博館被納入國家博物館體系,一切的典藏、展示、活動都將改由中央主導,地方主體特色將成幻影。原本所重視的社區參與,也因為在地社區參與意願降低,而使生態博物館本身強調的在地精神蕩然無存。  

這種完全與「文化應扎根地方」理念背道而馳的作法,實在讓文化界人士痛心!縣政「財政不足」只是藉口,縣長「文化不足」才是主因!  

舉世皆知,博物館是教育、推廣、保存的文化寶庫,並不是建構在「投資金額及門票收益」損益平衡概念上。因此,蘭博館規劃、擘建10餘年來,前兩任縣長均未以「縣政財政不足」為由,而有任何委外經營的意圖。  

然而,呂國華突然在這屆任期將滿的最後時刻,拋出「財政不足必須進行委外經營」的說法,並由現任館長擅自變更原始營運計畫,強力主導整體委外經營案之進行,亟欲在9月底前通過招商評估作業,以便於在12月縣市大選前,把蘭博送出去……。種種手段之急切、粗糙,不得不啟人疑竇,整個「委外經營」的背後,是否涉及不可告人的秘密?  

據了解,蘭博館在96年提出的營運計畫中,已規劃將部份商業空間(禮品部、餐飲部),作為委外經營的部門。然而,現任館長卻突然提出把整館(包含文物展覽與所有展場部分)一併委外經營的主張。這不僅全面翻轉過去10餘年來的營運規劃,也為蘭博館埋下不可知的變數。

不要讓蘭博館成為第二個童玩節  

台灣各縣市都有自有財政不足的問題,但委外經營涉及專業的評估過程。呂國華團隊如此急切、粗糙地推動蘭博館委外經營,不僅心態可議、手段可議,時間點上更引人懷疑。  

從童玩節的驟然停辦與綠博的變質,已經讓我們見識到整個呂國華團隊對文化活動的漠視與認知不足。如今,我們不得不擔心,這隻文化黑手,又再度伸進蘭博館。  

須知蘭博館是依據〈社會教育法〉成立的社會教育機構,屬於整體教育的一環。教育是不能看投資報酬率的,就像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一樣,絕不可只用金錢來衡量它的價值與效益。因此我們要公開呼籲呂縣長趕快懸崖勒馬,放棄將蘭博館委外經營的歪念,別成為宜蘭的罪人!(圖說:擘建多年的蘭陽博物館外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宜蘭青年 的頭像
    宜蘭青年

    宜蘭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

    宜蘭青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