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隧觀點第17期 

美麗數字下的迷思       文 / 陳嘉宜   

觀光策略大破功  

宜蘭縣政府委託調查的《2009年宜蘭綠色博覽會遊客滿意度及經濟效益評估報告》出爐了,在報告中清楚看見,今年活動入園人數創新高,門票收入卻創新低,其中,非宜蘭人入園人數竟只佔37.79%,而非宜蘭人受訪者以停留一天者居多(56.40),弔詭的是,核算經濟效益時,非宜蘭人入園人數比例竟高達69.36%,令人匪夷所思。上述數字透露,觀光產值最高的旅宿業並未蒙利,以觀光活動行銷城市策略也大破功。

用數字與金錢,堆砌完美的媒體形象  

為了向縣民交差,縣政府不但砸下大筆經費購買大大小小的媒體配合,營造出萬民擁戴的假象氛圍,企圖掩蓋呂國華的錯誤決策,也幾近以免門票方式(縣內幼稚園、國小、國中免門票之外,還大肆贈票)衝高人數,抹脂施粉的構築出許多美麗數字,但卻忽略了活動基本價值、品質及創意。尤其,在全台各縣市大量複製式的觀光活動競爭下,最値得縣政府深思的課題,是宜蘭城市特色及產業競爭力能否藉由活動彰顯。可惜,呂國華縣長上任至今,在乎的只是表象的數字及經費堆砌下的“完美”媒體形象。

特色活動的核心價值 您懂嗎?  

宜蘭諸多有遠見的先行者,以環保、觀光立縣的大方向,奠定了幸福宜蘭的根基,更先後規劃了春夏秋冬四系列活動,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遊客不僅僅留宿宜蘭、活絡地方產業發展,更能看見宜蘭人的質感和與眾不同的城市特色。猶記2001年劉守成前縣長在童玩節人數創新高的典禮上說過一句話:「人數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遊憩品質能不能讓遊客留下好印象?」這些核心問題,呂縣長,您懂嗎?

絢爛的煙火之後 宜蘭可以留下什麼?  

高雄世運讓我們上了最震撼的一課,除了看見承先啟後的典範,也藉由活動深刻感受到陳菊市長對於海洋之都的擘劃與遠見。曾幾何時,這些讓宜蘭人光榮的指標,已不復見。從台灣燈會、綠色博覽會、蘭雨節到即將舉行的國慶煙火秀,在縣政府刻意包裝的美麗數字背後,請大家冷靜一分鐘想一想,絢爛的煙火放完了,還留下些什麼給宜蘭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宜蘭青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