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3-6
自由時報
歷史建築「宜蘭行口」淪為商攤
宜蘭行口是指定歷史建築,門口竟堂而皇之立著行口檳榔招牌。(記者游明金攝)
宜蘭行口內的時光通道,業者搭起鐵拉門,百年歷史建築宛如牢籠。(記者游明金攝)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宜蘭火車站旁百年歷史的「宜蘭行口」,縣府指定為歷史建築,斥資億元規劃成宜蘭產業交流中心;鐵路局招商經營竟成檳榔、攤販進駐,景觀嚴重破壞;外地遊客慕名而來感覺很差,批評「怎麼這麼Low!」

花費1億元打造

宜蘭行口是日治時期鐵路局倉庫,縣府認為有保存價值,民國9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並向文建會爭取1億元經費,配合站前紅磚屋、鐵樹廣場、旅客服務中心及行口,打造成「宜蘭產業交流中心」;96年10月啟用,引進宜蘭縣農特產品、社區工藝文化,作為行銷宜蘭的窗口。

民間承租經營

縣府每年要付鐵路局130萬元宜蘭行口租金,但經營並不理想,去年11月將行口交還給鐵路局,鐵路局以每個月3萬5000元(1年42萬元),把行口經營權標給民間開發公司。

最近民眾發現,「宜蘭行口」竟然成行口檳榔、行口小吃、便當,好像攤販進駐;業者還在行口內搭起鐵拉門;昨天上午,來自桃園的一對情侶,走進行口質疑的問:「不是歷史建築嗎?怎麼搞得像攤販,還有檳榔攤,感覺有夠Low!」

台鐵︰公所道路用地

台鐵貨運服務所宜蘭站指出,宜蘭行口建物是鐵路局所有,行口內走道以東是鐵路局用地,走道以西是市公所道路用地,民眾反映的都在道路用地上,已函請市公所處理,檳榔攤應該沒有再賣了。

公所︰台鐵管理建物

市公所主秘陳志信抨擊,宜蘭行口原本要拆除,部分鐵路用地變更為道路用地要作人行道之用,行口後來被指定成歷史建築無法拆除,整個建物還是鐵路局管理,鐵路局把廠商招進來,有事卻往外推。

9日拆行口外違規看板

陳志信說,既然如此,市公所也願負起責任,決定9日強制拆除行口外違規廣告看板,行口內占用路地行為,也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告發鐵路局與行為人。


【新聞透視】蘭陽歷史建物毀了門面 鐵路局、縣府責無旁貸

記者游明金/特稿

斥資億元打造的「宜蘭行口」,定位為「宜蘭產業交流中心」,行銷宜蘭的窗口,竟淪落為檳榔、攤販進駐地,原有質感不再,這種落差,多數民眾難以接受,鐵路局搞砸門面,壞了宜蘭形象,卻兩手一攤,責任往外頭推,這是什麼心態?

宜蘭行口有歷史與文化價值,縣府曾主導經營,融入社區文化內涵,只可惜成效並不理想;縣府想招商納入民間力量,卻因「二房東」不能轉租,只能把行口歸還鐵路局招商。鐵路局將歷史建築租予民間經營,卻未對引進行業規範,難卸其責。

縣府也有疏於監督責任,花了億元打造行口,作不成產業交流中心,執行力有很大問題;把行口交回鐵路局不代表卸下責任,更應對引進的產業品質與內涵把關,搞成現在這樣,不是浪費公帑可以形容,甚至是怠忽職守。

鐵路局台中20號倉庫,是國內首座公辦民營藝術村,也是第一座有國外藝術家進駐的藝術村。他山之石可為借鏡,宜蘭行口為何不能發展成藝術村,邀工藝家創作、表演與教學,或許這是可以思考方向,只不過要多用點心思。
小檔案︰宜蘭行口

宜蘭行口是鐵路局舊倉庫,圖為未被破壞建築,有著古樸雅緻意象。 (記者游明金攝)

「宜蘭行口」指的是鐵路局舊倉庫群,共有8棟建築物;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指出,宜蘭行口建於1919年,日治時期,台灣鐵道運輸發達,配合鐵路宜蘭線宜蘭至蘇澳通車,同時開闢宜蘭市光復路接通舊城區,倉儲業隨即進駐,陸續設立倉庫。

倉庫建築樣式牆體為磚造,四披瓦屋頂,屋瓦為日式傳統燻瓦,屋架以洋式木構架為主(由於使用多年,經修復,目前屋頂多改鋪水泥瓦),主要業者為日資的國際運通及大一運通,宜蘭資本家陳本也設立陳本運輸及宜蘭運輸兩家公司。

倉儲物品以稻米為大宗,農民用牛車或犁阿卡將稻米拖運到米穀檢查所檢查核可後,就交給運送業者送到倉庫,準備銷售到北台灣或日本。倉庫因是日產,二次大戰後遭國民政府接收合併成為台鐵宜蘭營業所倉庫。

後來鐵路運輸沒落,倉庫漸漸閒置,縣府文化局認為舊倉庫群保持完整,是見證殖民經濟產業發展重要證物;2004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也希望藉由舊倉庫群活化再利用,結合文化、休閒與產業發展成為典範。(記者游明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宜蘭青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